欢迎您访朝阳昕旭日重工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0421-3726600 丨 俄文版

贵州:绿色发展,正支撑着贵州工业经济行稳致远

发布时间:2020-12-04 发布来源:本站

十大工业产业“筋骨强壮”

今年8月至11月,省政府主要领导分别主持召开五次专题会议,依次对十大工业产业进行梳理、朝阳旭日重工研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作为贵州工业经济的“四梁八柱”,十大工业产业正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2018年底,我省出台方案全面推进基础能源、现代化工、先进装备制造、优质烟酒、大数据电子信息、清洁高效电力、生态特色食品、健康医药、新型建材、基础材料等十大工业产业振兴发展。2019年,贵州十大工业产业产值全部跃上千亿级,优质烟酒、新型建材、清洁高效电力三大产业超过1500亿元。一年多时间,贵州十大工业产业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质量效益取得新突破。

在领衔省领导的强力推动下,省市县三级联动、一级抓一级,十大工业产业发展呈现全面推进、提质增效的新局面。尤其面对今年疫情大考,全省狠抓十大工业产业复工复产,举办12场十大工业产业“加强产销对接、推进协同发展”专场对接活动,以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循环为抓手,促成签约项目102个,累计签约金额145亿元。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十大工业产业合计总产值达9058.43亿元。

如今,贵州从产业配套、龙头带动、平台聚集等关键“穴位”全面发力,十大工业产业规模效应不断显现,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工业经济的硬核力量不断聚集。

基础能源产业向改革要活力,我省在全国率先创立能源工业运行新机制,打造了电量充足供应、电价具有竞争力的经济发展新优势;现代化工产业突出绿色发展,通过战略性重组成立贵州磷化集团,使产业资源进一步向优强企业集中;先进装备制造业向创新要动能,形成了以电气机械及器材、航空航天、汽车制造为支柱的产业体系等等。

迎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东风,贵州十大工业产业奋楫扬帆,乘势快上。

“双千工程”释放新动能

入选“千企改造”工程企业名单后,创新发展和提质增效成为贵州玉蝶电工股份有限公司转型发展的关键词。智能制造一体化车间的投入运行,企业不仅大幅减少一线工人,生产工序也化繁为简。

2016年,贵州“千企改造”工程启动,明确“十三五”期间每年完成1000户规模以上企业改造升级任务,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产业链实施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和安全生产能力提升为重点的技术改造。2017年,贵州首次创新性提出实施“千企引进”工程,每年引进国内外实力强、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企业1000家以上。

技改升级让传统产业提质增效,也让企业创新更有后劲。一手紧抓工业互联网平台搭建,一手深入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贵州十大工业产业拓展了转型升级的广阔空间,全省35%工业企业实现大数据与研发、生产、销售、管理等关键业务环节全面融合。

以“千企改造”为载体,贵州着力构建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推动工业企业“登云用云”。沿着大数据与工业深度融合这条主线,传统工业企业勇于尝试,不断进取。振华集团、磷化集团、茅台集团、南方电网、贵州航天电器、贵州航天云网、兴达兴建材等企业分别获得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专项及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等国家级荣誉。振华电子、兴达兴建材、盘江精煤、货车帮等4家企业上云案例入选工信部“企业上云”典型案例,成为2019年全国入选案例最多的省份之一。

“千企引进”工程启动,贵州精心筑巢引凤。针对重点国家和地区收集梳理行业龙头企业和优强企业投资信息,精准锁定招引目标企业,有针对性地策划编制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编制“一对一”招商专案,列出时间表路线图,开展精准招商。

一手抓“千企改造”盘活存量,改出了新天地;一手抓“千企引进”做大增量,引进了新活力。

绿色发展助力行稳致远

贵州工业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在不断发展壮大工业经济的同时,全力打造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推动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全面发展,按照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理念,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工业发展新路。

为加快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积极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2018年《贵州省绿色制造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出炉,明确深入开展产业绿色化改造等8项重点任务,借“千企改造”工程为抓手、“万企融合”行动为载体,通过创建一批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围绕绿色经济培育主导产业,深入开展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专项行动,实施绿色制造产业核心关键技术联合攻关等举措,为全力打造贵州工业经济“升级版”,实现产业结构更优化、更协调的发展格局奠定坚实基础。

全省各类平台、园区等顺势而为,成为贵州工业走绿色发展之路的良好载体。新兴产业也应势而动,抢抓新能源汽车、储能产业发展机遇,以中伟新材料、振华新材料、安达科技等为代表的新能源电池材料企业快速成长。截至2019年,全省有10家绿色工厂、4个绿色园区被纳入国家绿色制造体系名单,创建省级绿色园区16个、省级绿色工厂33家。

绿色发展,正支撑着贵州工业经济行稳致远。

原标题:推进“三大基地”建设打造“中国输变电之乡”

今年以来,岳池县抢抓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发挥输变电产业比较优势,紧扣我国输变电产业发展态势,规划建设人才培训、劳务供给、装备制造3个基地,通过成立工作专班、组建行业协会、建设产学研中心、规划园区、培养专业化队伍、壮大输变电产业“六个一”工作路径,打造“中国输变电之乡”。

从“打工者”向“企业家”转变,打造输变电“精兵”

今年6月1日,市委书记李建勤带队赴国家电网公司对接,希望双方携手加强输变电队伍建设,推动广安输变电人从“打工者”到“小老板”向“企业家”转变,打造输变电“精兵”。

这一举动,传递出明确的发展信号:为进一步推动岳池输变电产业发展,广安要锻造大队伍、建好大学校,解决输变电行业人才短缺及从业人员技能不足等问题,推动输变电产业转型升级。

“全国输变电看四川,四川输变电看岳池”。自1978年成立首家输变电公司以来,发展至今,岳池输变电行业已有施工企业22家,从业人员16.8万人,2019年实现产值91亿元、税收4.3亿元。在全国20多个省市以及埃塞俄比亚、柬埔寨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树立了“岳池输变电”品牌,并获得了“川工”的美誉。

当前,岳池正推动输变电产业由“安装”向“制造”转型,由“打工经济”向“产业经济”升级,打响岳池输变电品牌,打造“中国输变电之乡”。

“我们按照‘一基地、一中心、一学院’的工作思路,采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方式,以广安电力职业技术学校为依托,分三步建设输变电实训基地、行业培训中心、电力高职学院,打造‘川渝示范、全国知名’的输变电行业人才培训基地。”岳池县输变电产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陈锦介绍说。

在广安电力职业技术学校,只见两座塔吊繁忙运作,建设正在有序进行中。走进电力实训室,摆满了各种电力设施设备,“室内和室外的实操设施设备是今年安装调试好的,用于学生上完文化课后的实际操作训练,有助于学生提升专业技能。”广安电力职业技术学校校长李堂惇说。

“我们逐步将传统的师傅带徒弟模式,转变成学历培训、科班制,力争打造输变电产业专业化队伍。”李堂惇介绍,目前,该校开设“输配电线路施工与运行”等电力特色专业,今年招生280人;加强师资力量,引进高层次人才,打造省级实训室;规划扩大学校面积至105亩,新建教学楼、运动场、学生宿舍等基础设施。

最终,岳池输变电人才培训基地将实现:2020年,建成教学楼、实训大楼,开设供用电技术专业;2021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新开设5个电力专业,实现中职电力专业应开尽开;2022年,建设教学实践操作中心、技能技术培训中心和仿真模拟系统,达到培训、考试标准,建成川渝输变电专业人才培训示范基地。

“劳务承包”向“工程总承包”突破,拉动总部经济迈进400亿

去年3月26日,广安成功“牵手”中国重型机械有限公司,双方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劳务输出协议等,将在施工总包、劳务、产业等方面开展一揽子合作。

在签订的协议中,柬埔寨500千伏主网及域网输变电项目施工合同的签约引人注目。这是柬埔寨首条500千伏输变电线路,作为柬埔寨与老挝实现电力互联互通的枢纽线路,具有极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其中,在施工总包合作方面,中国重型机械有限公司优先考虑将施工总承包发包给岳池县相关施工企业,带领岳池县输变电施工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充分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并积极推荐输变电生产企业到岳池考察,力促落地落户。

而岳池则承诺,将打造业务精湛、本领过硬的输变电施工队伍,为中国重型机械有限公司实施的输变电项目提供劳务支撑。

这次的合作,是岳池力争“劳务承包”向“工程总承包”突破的一次重要实践。为充分发挥丰富的输变电劳务资源优势,当前,岳池正加快打造以“中国输变电劳务输出第一县”为品牌的输变电劳务供给核心基地,实现输变电劳务输出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组织化,力争拉动输变电施工总部经济产值向400亿元迈进。

今年以来,岳池县通过采取“建园区、引企业、聚人才”方式,建设输变电人力资源产业园,建立全国输变电劳务大数据中心,充分发挥输变电行业协会作用,将劳动力资源与全国输变电施工企业的人才需求有机结合,逐步建立起定点定向、专业配套、双向选择、长期合作的新型劳务关系,形成“企业+园区+人才”互为犄角、协同发展的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快输变电产业发展。

此外,岳池还加强了输变电产业协会自身建设,引导企业加强行业自律,努力提升施工队伍整体形象素质。通过搭建职业技能交流平台,举办行业峰会、论坛提高协会专业性、权威性,增强行业影响力。

从“创新引领”到“提升层级”,打造输变电制造业“国字号”品牌

“输变电产业去年实现产值91亿元,创造税收4.3亿元,其中绝大部分是施工企业作出的贡献,而在制造方面才刚刚起步。为实现千亿级产业集群的发展目标,转型升级输变电产业势在必行。”陈锦表示,当前岳池县正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机制、产业发展十六字工作思路,“六个一”工作路径,做响施工品牌,做强产业园区,做优营商环境,推动输变电产业由“安装”向“制造”转型,建设中国西部有示范引领力的输变电装备制造基地。

具体而言,岳池县将借力长期积累的输变电劳务资源优势,建设岳池县输变电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布局发展以输变电设备制造、输变电施工机具制造、智能电力运维设备三大制造为主的输变电装备制造业,建设集高端材料研发、先进设备制造、电气检验检测于一体的输变电“产学研”中心,争创“国字号”品牌。

日前,走进位于岳池经开区的四川慕华电力机具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几十名工人正在赶制订单机具。

“目前公司有两条生产线,主要生产输变电施工机具。”该公司总经理阳慕华介绍,为了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公司在今年9月已动工修建二期工程,再增添3条生产线,进一步扩大生产、拓宽市场。

阳慕华坦言,当初在岳池创建公司就是看重了当地有16家输变电施工企业,每年有数千个施工项目,需要数亿元的输变电机具的市场前景。

对于未来,阳慕华更有信心。据了解,按照“两年建园区、五年成规模”的总体目标,岳池正细化目标,分步实施,2021年,将引进制造企业15家,形成初具规模的装备制造基地;2022年,入园装备制造企业达到30家以上,其中亿元以上企业15家,初步建成全国有影响力的西部输变电装备制造基地;2024年园区引进输变电制造企业50家以上、产值突破100亿元,纳税3亿元以上,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输变电产业示范基地。

版权所有:朝阳昕旭日重工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地址:朝阳市龙城区龙泉街道东三家工业园区 备案号:辽ICP备19020106号-1 辽公网安备 21130302000048号